图书介绍
伤寒论检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吴林鹏主编;丁素珍,姚玉山,周世英等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0821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检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原文1
卷第一1
辨脉法第一1
平脉法第二6
卷第二12
伤寒例第三12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1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18
卷第三2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26
卷第四4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42
卷第五53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53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63
卷第六65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65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66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72
卷第七79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79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81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82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85
卷第八92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92
辨不可吐第十八98
辨可吐第十九99
卷第九100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100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105
卷第十112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12
下篇 分类126
一、病证126
(一)太阳病126
(二)阳明病129
(三)少阳病132
(四)太阴病132
(五)少阴病133
(六)厥阴病135
(七)伤寒135
(八)中风140
(九)合病141
(十)并病141
(十一)中寒142
(十二)飧泄142
(十三)病疟(如疟状,温疟)142
(十四)坏病142
(十五)风湿(湿痹)143
(十六)温病(风温,冬温)143
(十七)温毒143
(十八)温疫143
(十九)痓(刚痓,柔痓)144
(二十)阳微结144
(二十一)纯阴结144
(二十二)脏结144
(二十三)结胸145
附:不结胸145
(二十四)痞146
(二十五)脏厥(脏寒)147
(二十六)蛔厥147
(二十七)固瘕147
(二十八)谷瘅147
(二十九)亡阳147
(三十)亡血148
(三十一)血崩148
(三十二)蓄血148
(三十三)瘀血148
(三十四)热入血室149
(三十五)水逆149
(三十六)阳旦149
(三十七)寒格149
(三十八)戴阳150
(三十九)阴阳易150
(四十)奔豚150
(四十一)霍乱150
(四十二)除中150
(四十三)脾约151
(四十四)胃家实151
(四十五)痈脓151
(四十六)伏气151
(四十七)关格152
(四十八)痂癞152
(四十九)泄风152
(五十)暑病152
(五十一)协热利152
(五十二)喉痹153
(五十三)暍153
(五十四)淋153
二、症状154
(一)全身症状154
发热(身热,有热,恶热)154
附:不发热(热已去,热除)156
发热恶寒(恶寒发热)157
发热不恶寒(不恶寒而发热)158
发热而厥(厥而发热)158
发热无汗(无汗发热)159
发热汗出(汗出发热)160
潮热(日晡发热)161
附:热不潮162
大热(壮热,灼热,热甚,热多,蒸蒸发热)162
微热(热少,无大热,翕翕发热)162
往来寒热(如疟状)164
附:不往来寒热164
恶寒(身寒,身冷)164
附:不恶寒166
恶寒甚(大寒)166
微恶寒(寒少)166
振寒(寒栗)167
恶风167
汗出168
附:不汗出(无汗)170
自汗(盗汗)171
战汗172
附:不战汗出(不战不汗)172
大汗(汗多,汗出不止)172
微汗(汗少)174
头汗174
四肢汗出175
身痛(腰痛,肢节疼)175
附:身不疼177
身重177
附:身不重178
项背强痛(身强,筋急)178
附:项不强179
身痹(不仁)179
身瞤动(动惕)179
踡卧179
身黄180
附:不发黄181
身肿181
皮肤症状181
(二)头面症状182
头痛(头重)182
附:头不痛183
头眩(冒)183
摇头184
面部色泽184
耳部症状185
鼻部症补185
衄血186
咽喉干燥186
咽痛(咽烂,喉痛)187
附:咽不痛188
咽塞(咽生疮)188
口舌干燥188
口噤(不能言)189
口苦(口烂,口不仁)189
舌胎190
目部症状190
直视(睛不慧)191
(三)四肢症状191
厥(手足寒)191
附:不厥(厥愈)194
瘛疭(拘急)194
附:脚伸195
手足温(手足热)195
附:手足不温196
(四)脏腑症状196
烦196
附:不烦(静)198
大烦(烦极,烦乱)199
微烦(小烦,虚烦)199
烦躁200
躁烦201
躁(躁扰)201
惊(怵惕)202
悸(惵,脐上筑)202
狂203
言乱(狂言)203
谵语203
郑声205
心乱(喜忘,不识人)205
心中懊惵205
不得眠(不得卧)206
嗜卧(欲眠,欲寐)207
咳(咳逆)207
附:不咳208
喘(息高)208
短气(少气,不得息)209
呕210
附:不呕211
欲呕(干呕)212
吐(吐逆)212
附:不吐213
欲吐213
吐蛔(吐涎)214
吐血(吐脓血)214
吐利(呕利)214
附:吐利止215
哕215
噎(?,噫)216
饥216
能食217
附:不能食(不欲食)218
食不下(水浆不下)219
渴(饮水)220
附:不渴221
大渴222
渴不能饮(小渴)222
大便硬(燥屎)223
附:大便不硬224
大便难224
附:大便易(便溺妄出)225
不大便225
大便溏(初硬后溏)226
大便下血(下重,便脓血)226
下利227
附:不下利(利止)231
协热利232
厥利232
下利清谷233
小便数233
小便白(小便清)233
小便少(小便赤)234
小便利234
小便不利(淋)235
小便难237
不得小便238
(五)胸腹症状238
胸满(胸中窒,痞硬)238
胸胁满(胁下硬满)238
胸痛(胸胁痛)239
心痛(心下痛)239
胁痛(胁下痛,两胁拘急)240
痞(心下痞)240
心下满(心下急)241
心下硬(心下结)241
腹满(腹胀满)243
腹痛(腹满痛,内拘急)244
少腹满(少腹硬满痛,急结)246
肠鸣转气247
附:不转气247
气上冲(脐下悸)247
(六)其它症状248
疮脓疹痒248
月经期发热248
溲便遗失249
前阴症状249
局部特殊症状249
三、脉法251
(一)脉法大纲251
平脉总则251
诊脉方法251
诊脉部位252
脉之形象253
五脏平脉253
脉应四时253
脉因人异254
脉随神变254
脉有相乘 残贼 灾怪254
(二)类脉254
浮脉类254
沉脉类261
数脉类263
迟脉类265
滑脉类266
涩脉类267
缓脉类268
紧脉类269
微脉类270
弱脉类274
弦脉类275
濡脉类276
细脉类277
洪脉类278
大脉类278
小脉类279
动脉类279
厥脉类280
实脉类280
虚脉类280
芤脉类281
促脉类281
疾(急)脉类281
代脉类282
结脉类282
长脉类282
短脉类282
盛脉类282
伏脉类283
革脉类283
损脉类283
散脉类283
其它脉283
四、辨证286
(一)六经(见病证)286
(二)八纲286
阴286
阳287
表(外)289
里(内)290
寒(冷)292
热294
虚(不足、微、弱、衰)294
实(有余)297
(三)病因298
风298
寒(冷)299
暑300
热300
湿302
燥302
火302
水303
伏气303
宿食303
瘀血(血留,血证,有血,蓄血)304
情志304
(四)荣卫血气津液(精)304
荣304
卫305
血306
气308
津液(精)311
(五)脏腑311
脏312
腑312
肝313
心313
脾314
肺314
肾315
胃315
膀胱317
三焦317
五、预后319
(一)愈319
症状 脉象319
时间 病机321
治法 方药322
(二)未愈324
症状 脉象324
时间 病机325
治法 方药325
(三)死325
症状 脉象325
时间 病机327
治法 方药327
附:不死(生)328
(四)难治328
(五)可治与不可治329
可治329
不可治329
(六)传与不传329
传330
不传330
(七)轻重330
轻330
重330
六、治法332
(一)治法大纲332
治法总则332
四时治法333
先后缓急333
(二)类法334
汗法(攻表)334
下法(攻里)340
吐法347
针法348
灸法349
火法350
和法351
温法351
利法351
清法352
水法352
内(纳)法352
导法352
七、方剂353
(一)组成 适应证 禁忌证 服后353
桂枝汤353
桂枝人参汤355
桂枝加大黄汤355
桂枝加芍药汤355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356
桂枝加附子汤356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56
桂枝加桂汤356
桂枝加葛根汤357
桂枝甘草汤357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57
桂枝去芍药汤357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35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358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358
桂枝附子汤358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358
桂枝麻黄各半汤358
桂枝二麻黄一汤359
桂枝二越婢一汤359
小建中汤359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359
麻黄汤36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360
麻黄附子甘草汤361
麻黄细辛附子汤361
大青龙汤361
小青龙汤361
葛根汤362
葛根加半夏汤362
葛根黄芩黄连汤362
小柴胡汤362
附:非柴胡汤证364
大柴胡汤364
柴胡加芒硝汤36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65
柴胡桂枝汤366
柴胡桂枝干姜汤366
大承气汤366
小承气汤368
调胃承气汤369
桃核承气汤370
大陷胸汤370
大陷胸丸370
小陷胸汤371
抵当汤371
抵当丸371
十枣汤371
麻子仁丸372
白散372
生姜泻心汤372
附子泻心汤372
大黄黄连泻心汤373
半夏泻心汤373
甘草泻心汤373
黄连汤373
黄芩汤374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374
黄连阿胶汤374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374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75
旋复代赭汤375
理中丸(汤)375
真武汤375
附子汤376
甘草附子汤376
甘草干姜汤376
芍药甘草附子汤376
干姜附子汤37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377
栀子豉汤377
栀子甘草豉汤378
栀子生姜豉汤378
栀子厚朴汤378
栀子干姜汤378
栀子柏皮汤379
枳实栀子豉汤379
白虎汤379
白虎加人参汤379
竹叶石膏汤380
五苓散380
猪苓汤381
猪肤汤381
茯苓甘草汤381
文蛤散381
四逆汤382
四逆散383
四逆加人参汤383
当归四逆汤383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83
茯苓四逆汤383
通脉四逆汤384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384
白通汤384
白通加猪胆汁汤384
乌梅丸385
半夏散(汤)385
瓜蒂散385
甘草汤385
白头翁汤386
芍药甘草汤386
吴茱萸汤386
赤石脂禹余粮汤386
炙甘草汤386
牡蛎泽泻散387
苦酒汤387
禹余粮丸387
茵陈蒿汤387
桃花汤388
烧裈散388
麻黄升麻汤38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388
猪胆汁方388
蜜煎方389
桔梗汤389
(二)煎煮法389
煎煮至加水量的二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上的方剂389
煎煮至加水量的二分之一以下或三分之一的方剂389
煎煮至加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下或四分之一的方剂390
煎煮至加水量的四分之一以下的方剂390
未明示煎煮程度的方剂390
丸散煎煮剂390
去滓更煮再煎的方剂391
微火煎煮的方剂391
汤渍的方剂391
用特殊溶液的方剂391
先煎后下某药的方剂391
(三)给药法391
变通法391
顿服法392
分二服392
分三服392
分五服392
分六服392
日二服392
日三服392
半日三服393
平旦服393
饭前服393
昼夜服393
少少咽服393
更服393
增加服用量393
及时停服393
肠道给药393
(四)药后护理394
饮水394
食粥394
温复394
将息法394
禁忌395
(五)丸散制法395
丸剂395
散剂395
其它396
八、药物397
(一)药物与用量397
甘草397
桂枝398
大枣399
生姜400
芍药401
干姜401
人参402
附子402
半夏403
黄芩403
大黄404
麻黄404
茯苓404
黄连405
栀子405
白术405
石膏406
杏仁406
柴胡406
枳实406
粳米407
厚朴407
芒硝407
细辛407
知母408
牡蛎408
蜂蜜408
香豉408
葛根408
当归409
阿胶409
栝楼根409
桃仁409
泽泻409
甘遂409
吴茱萸410
猪胆汁410
黄柏410
龙骨410
桔梗410
五味子410
葱白410
赤石脂410
清酒411
水蛭411
虻虫411
麦冬411
麻仁411
蜀漆411
葶苈子411
猪苓411
通草411
赤小豆412
苦酒412
升麻412
栝楼实412
芫花412
荛花412
大戟412
海藻412
茵陈412
连轺412
生地黄412
滑石412
贝母413
天冬413
竹叶413
薤白413
秦皮413
乌梅413
白头翁413
蜀椒413
旋复花413
代赭石413
萎蕤413
禹余粮413
巴豆413
商陆根414
文蛤414
人尿414
猪肤414
梓白皮414
胶饴414
铅丹414
鸡子黄414
鸡子去黄414
瓜蒂414
白粉414
甘澜水414
潦水414
裤裆灰414
清浆水415
(二)药物与炮制415
甘草415
大枣416
桂枝416
生姜417
附子417
半夏418
大黄418
麻黄418
石膏419
杏仁419
栀子419
枳实419
厚朴420
牡蛎420
桃仁420
甘遂420
吴茱萸420
蜂蜜420
水蛭420
虻虫420
赤石脂420
麦冬420
蜀漆421
葶苈子421
猪苓421
赤小豆421
芫花421
禹余粮421
瓜蒂421
滑石421
天冬421
巴豆421
乌梅421
蜀椒421
荛花421
裤裆灰422
(三)特殊煎法422
麻黄422
粳米422
芒硝422
香豉422
葛根422
阿胶423
石膏423
大黄423
栀子423
黄连423
猪胆汁423
黄芩423
甘草423
大枣423
生姜423
桂枝424
附子424
茯苓424
枳实424
厚朴424
人尿424
甘遂424
茵陈424
蜂蜜424
蜀漆424
鸡子黄424
栝楼实424
胶饴424
清浆水424
薤白425
(四)药物加减425
加药425
减药430
热门推荐
- 2440372.html
- 1770074.html
- 3018781.html
- 3629725.html
- 415967.html
- 3698525.html
- 46136.html
- 1185857.html
- 2349285.html
- 47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9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1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6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2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1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