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进化认识论EEM纲领的发展进程解读【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任巧华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84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4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62页
- 主题词:进化论-认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进化认识论EEM纲领的发展进程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意义4
第二节 文献综述6
一、进化认识论概念和基本任务综述6
二、有关EEM纲领早期思想的研究11
三、有关EEM纲领后期思想的研究14
四、有关EEM纲领的方法论研究17
五、对文献的分析与评价18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9
一、基本思路19
二、研究方法20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21
第二章 进化认识论与EEM纲领23
第一节 进化认识论的缘起及其发展23
一、进化认识论的缘起23
二、进化认识论的发展27
三、进化认识论的内涵28
第二节 进化认识论EEM纲领32
一、进化认识论两大纲领的划分32
二、EEM纲领的内涵理解33
三、布兰迪分类的合理性困惑35
第三章 EEM纲领的思想发展进展40
第一节 EEM纲领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40
一、洛伦兹40
二、里德尔42
三、布兰迪43
四、丹尼特44
五、乌克提茨46
六、费奇47
第二节 EEM纲领的早期思想图谱及其主张49
一、为先验寻找后验的理论探索49
二、现代综合论的影响51
三、遵从适应主义的研究路线56
第三节 EEM纲领后期思想的发展源流及其理路分析59
一、自然选择论受到挑战59
二、反思适应主义和反适应主义之间的博弈63
三、发展系统论推动EEM纲领关注系统内外的融通66
四、激进建构论启发了EEM纲领的新取向69
第四章 EEM纲领研究进展的认识论意义72
第一节 揭示了认知机制进化的生物基础72
一、通过心智进化的基因基础解读普适的进化机制73
二、通过生物演化为揭示动物认知起源提供理论基础74
三、通过大脑的演化来研究智力发展的阶梯77
四、通过生存和繁衍来探讨认知进化的终极动力80
第二节 深化了从有机体与环境关系思考认知机制进化的认识81
一、从环境选择角度出发,形成了适应主义取向82
二、从有机体内在能动性出发,形成了非适应主义取向86
三、对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新阐述88
第三节 尝试解决EEM和EET之间的心理认知进化机制空白91
一、通过建构论融通认知的生物机制与心理机制91
二、通过个体认知发生机制弥补种系认知发生机制94
三、用认知的文化发生机制弥补生物发生机制的局限95
第五章 EEM纲领研究的方法论意蕴99
第一节 遵循因果反馈的方法论原则99
一、以目的论为前提,廓清生命系统功能100
二、以超循环自组织论为基线,探索生命起源101
第二节 推崇外部观察与内部解释结合的方法102
一、思考“上坡分析和下坡合成法则”的指导作用102
二、尝试探索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解释的方法论取向103
第三节 关注意识的现象学方法104
一、意识与认识论研究的关联105
二、尝试建构意识模式的现象学方法106
第四节 倡导社会交互的建构主义方法109
一、意识发展及社会交互方法论基础110
二、从外到内的反身抽象的建构主义方法112
第五节 运用跨学科与跨领域合作的整体方法114
一、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115
二、以整体观整合理论的方法论思考116
第六章 对EEM纲领发展进程的评价119
第一节 EEM纲领的贡献119
一、EEM纲领对解决传统认识论缺陷的启发意义119
二、对认知能力和多重认知机制问题的澄清120
三、EEM纲领和EET纲领的融通对进化认识论的研究启示121
第二节 EEM纲领的局限122
一、理论的实证研究尚未贯彻到底123
二、理论的自身反思124
第七章 结论126
第一节 结论126
第二节 EEM纲领的研究展望127
参考文献130
后记148
热门推荐
- 2693589.html
- 1311793.html
- 2619066.html
- 3261402.html
- 2559134.html
- 1444505.html
- 2434616.html
- 2365679.html
- 304903.html
- 3582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9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4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1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9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0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7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5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