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正向心理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Steve R. Baumgardner,Marie K. Crothers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57116438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正向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正向心理学?1
1.1传统心理学1
1.1.1传统心理学聚焦负向心理的理由3
1.2正向心理学6
1.2.1健康心理学8
1.2.2焦点研究:正向情绪与长寿——修女研究9
1.2.3临床心理学12
1.2.4发展心理学12
1.2.5调查研究与主观幸福安乐13
1.2.6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与宗教心理学14
1.3正向心理学的预设、目标与定义15
1.3.1零度以上的人生17
1.3.2文化与美好人生的意义18
1.3.3为什么目前需要正向心理学?19
1.4最后两点声明20
1.4.1正向心理学不是心理学的对立面20
1.4.2正向心理学与维持现状21
第二章 快乐幸福的意义与测量27
2.1为什么需要建立福乐安适心理学?28
2.1.1客观测量vs.主观测量29
2.1.2负向功能vs.正向功能30
2.2什么是福乐安适?32
2.2.1享乐主义的幸福安乐观32
2.2.2幸福主义的福乐安适观33
2.2.3焦点研究:正向情感性与有意义的人生36
2.3主观幸福安乐:享乐主义的基础观点39
2.3.1主观幸福安乐的测量39
2.3.2生活满意度41
2.3.3正向、负向情感性与快乐幸福43
2.3.4焦点研究:笑容是否透露出个人未来的命运?45
2.3.5情感性研究的若干议题46
2.3.6测量世界各地的快乐幸福47
2.3.7主观幸福安乐测量的信度与效度49
2.3.8经验抽样法51
2.3.9焦点研究法:我们如何度过一天的生活?54
2.3.10经验抽样法vs.整体测量法56
2.4自我实现:幸福主义的快乐幸福基础58
2.4.1心理的福乐安适与正向生活机能59
2.4.2需求的满足与自我决定理论63
2.4.3研究焦点:「美好的一天」有哪些构成要素?63
2.5享乐主义与幸福主义的观点比较68
2.5.1快乐与幸福的定义、成因68
2.5.2两种主义之间的互补与重叠70
第三章 正向情绪与福乐安适75
3.1什么是正向情绪?76
3.1.1焦点理论:正向情绪的扩展与建设理论77
3.2正向情绪与健康资源82
3.2.1生理健康资源84
3.2.2心理健康资源88
3.2.3焦点应用:在负向逆境之中发现正向出路92
3.2.4社会健康资源94
3.2.5正向情绪的限制96
3.3正向情绪与福乐安适97
3.3.1快乐幸福与正向行为97
3.3.2正向情绪与成功98
3.3.3正向情绪与心理兴盛99
3.4培养正向情绪101
3.4.1福乐畅流经验101
3.4.2欣赏品味生活104
第四章 生命反弹复甦力109
4.1什么是反弹复甦?112
4.1.1发展心理学的观点112
4.1.2临床心理学的观点114
4.2反弹复甦的研究116
4.2.1反弹复甦力的来源118
4.2.2反弹复甦研究的潜在危害——责怪受害者118
4.2.3儿童反弹复甦力的来源120
4.2.4焦点研究:弱势青少年的反弹复甦121
4.2.5成年与晚年反弹复甦力的来源124
4.2.6成功的老化125
4.3创伤后成长128
4.3.1创伤后的负面效应128
4.3.2创伤的正向效应130
4.3.3创伤后成长的解释131
4.3.4焦点研究:受难者自述创伤的意义133
第五章 快乐幸福与人生的客观状态139
5.1人生周期各阶段的快乐幸福142
5.1.1焦点研究:快乐幸福与生活地点的关联144
5.1.2福乐安适的稳定度150
5.2性别与快乐幸福159
5.2.1情绪经验的性别差异160
5.2.2性别吊诡的解释162
5.3婚姻与快乐幸福165
5.3.1婚姻的益处166
5.3.2选择效应167
5.3.3焦点研究:蜜月结束之后,婚姻生活仍然快乐幸福吗?168
5.3.4婚姻益处的性别差异171
5.4其他的人生状态客观因素172
5.4.1身体与心理健康173
5.4.2工作与失业174
5.4.3智力与教育程度175
5.4.4宗教176
5.4.5弱势族群与汙名化176
第六章 金钱、快乐幸福与文化181
6.1富裕的吊诡183
6.2世界各地的幸福安乐感188
6.2.1国际幸福安乐感比较189
6.2.2国内幸福安乐感比较191
6.3国际幸福安乐感比较的解释192
6.4理解金钱与快乐幸福的关联193
6.4.1焦点研究:快乐幸福的人比较会赚钱?194
6.4.2为什么金钱虽然重要,但并不能保证快乐幸福?198
6.4.3焦点研究:极乐或极悲事件的适应——乐透得主与意外受害人201
6.5快乐幸福的相对意义vs.普世意义209
6.6文化与福乐安适212
6.6.1个人主义文化vs.集体主义文化的自我概念214
6.6.2文化与快乐幸福的意义216
6.6.3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快乐幸福216
6.6.4亚洲—集体主义文化的快乐幸福218
第七章 个人目标——开启福乐安适的门窗227
7.1目标连结「所有」与「所做」229
7.2什么是个人目标?231
7.2.1个人目标的定义231
7.2.2目标与相关的动机概念232
7.2.3个人目标的测量234
7.2.4目标的组织235
7.3探寻普世的人类动机236
7.3.1目标与人类基本需求的实现236
7.3.2焦点研究:测量普世人类需求的实征方法238
7.3.3目标表达基本的价值241
7.3.4跨文化的个人目标243
7.4自我概念当中的个人化目标245
7.5哪些目标最有助于促进福乐安适?247
7.5.1目标进展、成就与重要性247
7.5.2适配假说248
7.5.3适配假说的解释250
7.5.4焦点研究:大学生涯的快乐幸福与成功253
7.6物欲主义与其不满者257
7.6.1为什么物欲主义者不快乐?260
7.6.2为什么人们会抱持物欲主义的价值?263
7.6.3富裕与物欲主义268
7.6.4我们都是物欲主义者吗?270
第八章 自我规范与自我控制275
8.1自我控制的价值277
8.2个人目标与自我规范278
8.2.1控制理论278
8.2.2自我落差理论280
8.3规划与自我规范的成功282
8.3.1焦点研究:规划与否影响大282
8.3.2为什么规划有助于自我规范的成功283
8.3.3承诺与信心285
8.4不合宜的目标:导致自我规范问题丛生287
8.4.1进取型目标vs.回避型目标287
8.4.2目标冲突291
8.4.3「琐碎小事的追逐」与「崇高伟大的执迷」293
8.4.4焦点理论:思考行动的意义293
8.4.5目标难度296
8.4.6心理控制的吊诡效应296
8.5日常自我控制失效的解释300
8.5.1藉口300
8.5.2无法抗拒的冲动304
8.5.3焦点研究:拖延的得与失307
8.6目标的解除308
第九章 正向心理特质315
9.1正向心理特质需要符合哪些标准?316
9.2个性、情绪与生物基础318
9.2.1正向与负向情感性319
9.2.2基因与快乐幸福320
9.2.3个性与快乐幸福:五大要素321
9.2.4神经生物基础与进取/回避动机326
9.2.5基因注定vs.改变可能性329
9.3正向信念330
9.3.1快乐者vs.不快乐者所见的世界330
9.3.2自尊332
9.3.3个人控制343
9.3.4乐观343
9.3.5焦点研究与理论:乐观研究诸多悬而未决的议题356
9.3.6正向幻觉360
第十章 人类美德:品格、智慧、宗教367
10.1建立人类美德与品格分类表368
10.1.1人类美德与品格的评量373
10.2智慧:人类美德与品格的基础376
10.2.1什么是智慧?376
10.2.2智慧的理论379
10.2.3实践智慧:实效生活管理的SOC模式385
10.2.4焦点理论:人类美德品格之首——智慧vs.自我控制388
10.3超越:宗教与灵性390
10.3.1追寻生活意义390
10.3.2宗教与灵性:观点的多元分歧393
10.3.3宗教与灵性的定义396
10.3.4宗教灵性与福乐安适399
10.3.5宗教取向402
10.3.6依附理论与人神关系405
10.3.7宗教的因应风格406
10.3.8解释宗教vs.释除宗教409
10.4宗教与美德410
10.4.1宽恕411
10.4.2感恩414
10.4.3焦点研究:感恩与福乐安适的增进415
第十一章 亲近关系与福乐安适421
11.1亲近关系的定义423
11.1.1亲近关系的特征423
11.1.2交换关系与共同体关系430
11.2亲近关系中的轻松面向431
11.2.1玩笑与幽默432
11.2.2研究焦点:分享人生的美好时光433
11.3友爱与爱情435
11.3.1原则的明确度436
11.3.2感觉的复杂438
11.3.3期望438
11.4爱的类型439
11.4.1激情之爱与伴侣之爱439
11.4.2爱情三角理论440
11.4.3爱、婚姻与离婚的文化背景442
11.4.4婚变的原因444
11.5人们将什么带进浪漫关系之中452
11.5.1依附型态452
11.5.2冲突与沟通技巧458
11.5.3焦点研究:坏的力量459
11.5.4归因461
11.5.5情感关系的默会理论与期望462
11.6幸福婚姻的形貌463
11.6.1幸福夫妻的秘诀464
11.6.2幽默与相容465
第十二章 零度以上的人生473
12.1重访正向心理学473
12.2「好」与「坏」的交互关联475
12.3正向人生的样貌:意义与途径477
12.3.1正向人生的意义477
12.3.2正向人生的途径481
12.4正念内观与福乐安适感490
12.4.1什么是正念内观?492
12.4.2焦点研究:迎向生命的最底线495
12.4.3正念内观的静坐冥想500
12.4.4正念内观与正向心理学研究506
12.4.5正念内观与心理治疗509
12.5东方一西方与正向心理学512
热门推荐
- 3099407.html
- 2126066.html
- 597181.html
- 3931.html
- 2108991.html
- 2831295.html
- 2862265.html
- 3393695.html
- 1855673.html
- 3240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6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6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9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4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2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6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0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