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属性范畴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刘春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14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汉语-属性-研究-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属性范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属性范畴界说1
一、属性和属性范畴1
二、属性范畴的两大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4
三、属性范畴研究的意义与本书基本结构7
第一章 属性指称论(上):属性指称的形式载体——属性名词14
第一节 属性名词是属性指称的语言形式载体14
一、属性指称与属性名词14
二、属性指称的需要与属性名词的产生16
三、事物属性名词和动作属性名词18
第二节 属性名词研究现状及其词类地位21
一、名词分类研究综述21
二、属性名词研究现状24
三、属性名词在本书名词分类体系中的地位27
第三节 属性名词的语法特点及其判定标准36
一、属性名词的句法功能36
二、‘有+N属性”与“N属性+上”的语义语法特点41
三、属性名词的判定标准50
第四节 单音反义形容词构成的属性名词53
一、“AB”单音反义形容词组合的性质54
二、“AB”类属性名词与其他属性名词的关系59
三、“AB”类属性名词的语法特点62
小结65
附录 《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中的属性名词66
第二章 属性指称论(下):两类属性名词明确指称的方式69
第一节 “N属性主体+N事物属性”与“V属性主体+N动作属性 ”69
一、事物属性名词明确指称的重要方式:“N属性主体+N事物属性”70
二、动作属性名词明确指称的重要方式:“V属性主体+N动作属性”72
第二节 N事物属性的语义依附性与属性领属的特点73
一、事物领属、关系领属与属性领属74
二、三类领属关系的不同变换形式83
三、属性名词不能用“的”字结构转指87
第三节 明确属性指称与“V属性主体+N动作属性”偏正结构的成因94
一、“ V+N”偏正结构成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4
二、N动作属性的语义依附性与“V属性主体+N动作属性”偏正结构的成因102
三、与“V双+N动作属性”相关的歧义结构113
小结116
第三章 属性表达论(上):属性表达的类型及其表达形式119
第一节 属性值表达与属性特征表达119
一、属性值与属性特征119
二、属性值与属性特征的表达形式121
第二节 属性值的表达124
一、数量短语和属性值的表达124
二、序数词与属性值的表达132
三、名词及名源性区别词与属性值的表达140
四、用途功能属性值的表达与“V+N”偏正结构的成因149
五、“题词”、“炒蛋”等“V+N”式名词的结构类型170
六、用途功能属性值的表达与动源性区别词181
七、形容词与属性值的表达188
第三节 属性特征的表达190
一、形容词与属性特征的表达190
二、区别词与属性特征的表达203
三、名词与属性特征的表达及相关歧义现象204
第四节 属性名词在属性表达中的地位及其隐现激活机制207
一、属性名词在属性表达中的接口地位207
二、属性名词的隐现与激活机制210
三、属性名词与部分名词的隐现与激活机制比较217
四、“NP+VP+AP”主谓主语句与主谓谓语句221
五、汉语的音节韵律特点与属性名词的冗余使用228
小结231
第四章 属性表达论(下):属性特征表达专题研究235
第一节 事物属性形容词与动作属性形容词236
一、事物属性特征、动作属性特征与形容词分类239
二、事物属性形容词和动作属性形容词的语法差异243
三、动作属性形容词和事物属性形容词的判定标准265
附录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中能作状语的形容词269
第二节 属性特征明确表达的需要与“A+N”区别词性结构的形成271
一、属性特征明确表达的需要与“A+N”区别词的形成272
二、属性特征明确表达的需要与区别词性结构“A单+N属性”274
三、表属性特征语素的有无与区别词、属性名词的构成283
四、区别词与区别词性结构的句法功能294
第三节 属性值或属性特征的询问方式“(有)多A”298
一、“中性问”与“偏向问”299
二、“中性问”与“偏向问”在确山方言中的形式差异300
三、普通话中被“中性问”掩盖了的“偏向问”304
第四节 属性表达的错位组合与移就修辞格以及词义引申307
一、移就格与普通定语的纠葛308
二、移就与词义引申311
三、移就与通感的界限314
第五节 非度量类属性特征的典型性与比喻句的形成315
一、属性:比较和比喻的比较点319
二、异质性不是比喻构成的必要条件324
三、非度量类属性特征的典型性是比喻构成的前提338
四、异质性的地位与比喻句的三种结构模式341
五、比喻与比较的形式差异354
小结357
结语361
参考文献366
后记387
热门推荐
- 535091.html
- 1793333.html
- 3776535.html
- 599290.html
- 3543814.html
- 705551.html
- 737128.html
- 3748332.html
- 2736659.html
- 3313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6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1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3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7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5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3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