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美)唐布依斯(Dombois,D.M.),(美)埃仑伯格(Ellehkerh,H.)著;鲍显诚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321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部分 概论2
第1章 引言——概念的澄清2
1.1植被生态学2
1.2怎样识别植物群落2
1.3欧洲和英美学派的术语3
1.4本书的范围5
第2章 植被生态学的背景和现代的趋势6
2.1地理描述的方向6
2.2系统-类型学的方向7
2.3环境的方向7
2.4实验的方向7
2.5动态的方向8
2.6数学-统计学的方向8
2.8制图学的方向9
2.7地区-地理学和历史学的方向9
2.9应用的方向10
2.10生态系统的方向:概念的综合10
第3章 植物群落的假说13
3.1有机体的比拟及其后果13
3.2群落——个体的结合15
3.3群落的鉴定16
3.4确定群落的植被参数16
3.5具体群落和抽象群落17
第4章 植被取样须知18
4.1取样的基本步骤18
4.2样地的主观选择和客观选择18
4.3识别客观对象或群落19
4.4在识别的植被片段中样地的选择21
4.5两种不同的取样途径23
第5章 群落取样:样地记录法(TheRelevéMethod)26
5.1一个样地(samplestand)的三项要求——特别是同质的要求26
第二部分 野外植被分析26
5.2最小样地面积——大小要求27
5.3样地记录分析的实例32
5.4种的数量估算35
第6章 种的定量测定41
6.1植被的定量参数41
6.2样方中密度的测定41
6.3频度的测定43
6.4如何确定样地的大小47
6.5盖度的测定50
7.1样地计数法和样地记录法的差异59
7.2标准木调查法59
第7章 样地计数法59
7.3记数样地分析的实例60
7.4无样地取样技术63
7.5Bitterlich的可变半径法64
7.6Wisconsin距离法67
7.7北美野外定量分析的文献实例77
第三部分 植被资料的分类与排列90
第8章 植被结构、分类及系统90
8.1植被结构的概念90
8.2植物生活型91
8.3生活型谱93
8.4生物量的成层现象及剖面图95
8.5植物群落的物候相97
8.6分类:局限性和可能性98
8.7植被的结构单位及系统102
8.8植被-环境结合的方案或生态系统方案108
8.9按植物种类划分的植被单位和系统111
第9章 植被分类排表比较法115
9.1原始表的设计116
9.2计算恒有度等级118
9.3识别区别种120
9.4不分等级的抽象植物群落127
9.5抽象植物群落的分等级128
9.6植物群丛和特征种的确定135
9.7群丛属概念的值138
第10章 植被资料的数学处理139
10.1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139
10.2种间的相关性148
10.3种的序列152
10.4客观的分类159
10.5用带视孔的穿孔卡片综合样地记录161
10.6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样地记录综合163
10.7样地的序列185
10.8树状线谱法201
第四部分 植被分布格局的空间和时间解释206
第11章 植被-环境相关性研究206
11.1生态种组206
11.2土地的生态分类216
11.3环境梯度分析220
第12章 对植物群落起源的因果分析探究226
12.1因果分析研究途径的范围226
12.2群落形成的原因226
12.3植物区系在群落形成中的重要性228
12.4植被和生境229
12.5食草动物230
12.6竞争231
12.7化学互感作用(Allelopathy)239
12.8因果分析的历史与演化的重要性241
12.9植物群落的因果分析246
第13章 演替顶极和稳定性247
13.1演替的概念247
13.2演替的种类247
13.3研究演替的方法250
13.4演替的例子252
13.5顶极群落概念和稳定性263
第14章 植被和生境制图272
14.1植被和生境制图的概念272
14.2植物群落的镶嵌272
14.3制图目的275
14.4图的内容和比例尺276
14.5现存植被与潜在植被277
14.6图的符号和颜色279
14.7野外制图辅助物279
14.8植被和生境制图方法的比较281
第五部分 结论290
第15章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的综合290
15.1科学上与实践上的重要性290
15.2植被生态学的未来发展290
15.3方法的综合291
附录A 亚类修订过的Raunkiaer植物生活型检索表293
附录B 世界植物群系的外貌-生态分类试行方案306
附录C 依据比例尺为1∶31680航空照片镶嵌图绘制的斯里兰卡东南部植被结构类型图图例322
附录D 用1∶15840标准航空照片绘制曼尼托巴东南部森林生境类型图的图例326
参考文献330
内容索引353
热门推荐
- 2776402.html
- 3851944.html
- 2336208.html
- 1906992.html
- 2343857.html
- 3578022.html
- 1142496.html
- 3847365.html
- 1576608.html
- 119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1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1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7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5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8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3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8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