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宏观经济学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宏观经济学原理
  • 侯锡林,王宏波,钱坤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264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宏观经济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1.1.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1.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2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

1.2.1 均衡与非均衡分析5

1.2.2 静态与动态分析5

1.2.3 存量与流量分析6

1.2.4 长期与短期分析6

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流派6

1.3.1 古典主义7

1.3.2 凯恩斯主义8

1.3.3 货币主义10

1.3.4 新古典主义11

1.3.5 新凯恩斯主义13

第2章 国民产出的核算15

2.1 国民产出核算概述15

2.1.1 国民产出的含义15

2.1.2 国民产出核算体系16

2.2 国民产出循环模型18

2.2.1 两部门循环模型19

2.2.2 三部门循环模型21

2.2.3 四部门循环模型22

2.3 GDP的含义23

2.3.1 GDP的定义23

2.3.2 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24

2.3.3 名义GDP与实际GDP27

2.3.4 GDP与经济福利28

2.4 GDP的核算方法30

2.4.1 生产法31

2.4.2 收入法31

2.4.3支出法32

第3章 消费、投资和利率34

3.1 消费理论34

3.1.1 消费函数理论概述34

3.1.2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36

3.1.3 费雪的跨时期选择理论39

3.1.4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40

3.1.5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42

3.1.6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43

3.2 投资理论45

3.2.1 投资的分类45

3.2.2 投资的影响因素46

3.2.3 投资函数51

3.3 利率理论52

3.3.1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52

3.3.2 古典主义利率理论53

3.3.3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53

3.3.4 可贷资金理论56

第4章 国民产出的决定58

4.1 概述58

4.1.1 从基本概念到基本问题58

4.1.2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60

4.1.3 由浅入深的分析思路61

4.2 总支出模型62

4.2.1 模型的假设62

4.2.2 两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62

4.2.3 三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66

4.2.4 四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71

4.2.5 乘数原理73

4.3 IS-LM模型78

4.3.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79

4.3.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84

4.3.3 均衡国民产出和利率的决定88

4.4 总供求模型93

4.4.1 总需求曲线93

4.4.2 总供给曲线98

4.4.3 总供求分析106

第5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11

5.1 失业111

5.1.1 失业的含义111

5.1.2 失业的成因117

5.1.3 失业的影响119

5.1.4 失业的治理120

5.2 通货膨胀121

5.2.1 通货膨胀的含义121

5.2.2 通货膨胀的类型124

5.2.3 通货膨胀的成因125

5.2.4 通货膨胀的影响131

5.2.5 通货膨胀的治理134

5.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37

5.3.1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37

5.3.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38

5.3.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139

第6章 宏观经济政策141

6.1 概述141

6.1.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42

6.1.2 宏观经济政策类型143

6.1.3 从政策工具到政策目标145

6.1.4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146

6.2 财政政策148

6.2.1 财政基本制度148

6.2.2 财政政策的类型152

6.2.3 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156

6.2.4 财政政策的效果160

6.2.5 案例: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1998—2004年)163

6.3 货币政策165

6.3.1 货币与银行165

6.3.2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170

6.3.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76

6.3.4 货币政策的效果179

6.3.5 案例:中国的货币政策(2007年)182

第7章 经济增长与周期186

7.1 经济增长概述186

7.1.1 经济增长的含义186

7.1.2 经济增长的类型188

7.1.3 经济增长的源泉189

7.2 经济增长的模型194

7.2.1 哈罗德-多马模型194

7.2.2 索洛增长模型198

7.2.3 新经济增长理论206

7.2.4 促进增长的政策209

7.3 经济周期理论210

7.3.1 经济周期概述210

7.3.2 乘数-加速数模型213

7.3.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15

7.3.4 案例: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218

第8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221

8.1 国际贸易概述221

8.1.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23

8.1.2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29

8.1.3 国际贸易政策232

8.2 国际金融概述238

8.2.1 外汇与汇率制度239

8.2.2 国际收支及调节244

8.3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249

8.3.1 IS-LM-BP模型249

8.3.2 小国开放模型253

8.3.3 大国开放模型256

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